各直属团组织,机关各部室、各直属单位:
中共广州市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2年9月18日至19日在广州胜利召开。为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增强广大团员青年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责任意识,为开创新型城市化发展新局面,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贡献青春力量,结合我市共青团工作实际,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市委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
市委十届三次全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同志、省长朱小丹同志关于广州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总结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审议了《中共广州市委广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决定》及15个配套文件,部署了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各项工作和下半年经济社会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万庆良同志代表市委常委会向全会作了《为了广州人民的幸福生活》的主题报告和《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的总结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建华同志作了全市经济社会工作讲话。全会指出,“1+15”政策文件是新型城市化发展学习考察调研活动取得的重大成果,体现了汪洋书记、朱小丹省长对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要求,与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和市第十次党代会作出的“12338”决策部署相对应,明确了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实现路径,是全市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行动纲领和工作指引。全会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保稳定的决策部署,全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确保新型城市化发展开好局、起好步,着力从全力以赴稳增长、强力推进“三个重大突破”、倾力打造城乡宜居环境、千方百计改善民生、认真做好服务保障等方面开展工作。市委的决策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指南,为创新推进新时期广州共青团工作提出了要求,指明了方向。全市各级团组织要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学习、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通过召开主题团日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宣传,带动广大团员青年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坚定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的信心与决心,为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贡献青春力量。
二、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工作部署,发挥枢纽型组织作用引领青年在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上奋勇争先
全市各级团组织要以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1+15”政策文件和新型城市化发展要求找准共青团工作的着力点和切入点,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认真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明确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工作进度表,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积极探索基于“陌生人社会”的城市共青团工作模式,通过强化共青团枢纽型组织作用,围绕“联系得到青年、影响得了青年、指挥得动青年”的工作目标,有效吸引、凝聚广大青少年在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中成长成才、再立新功。
(一)强化共青团的组织枢纽功能,筑牢新型城市化发展的组织和人才基础,发挥党的助手后备军作用。市委全会强调,要“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农村、社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为新型城市化发展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各级团组织要在新型城市化发展实践中强化组织尤其是基层组织建设,切实做好党的助手后备军。一是要坚持基层组织建设的双轮驱动强化工作基础。加强层级化组织建设,发挥青年文明号、青年岗位能手、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等品牌优势,争创“五四红旗团委”,进一步激发传统团组织活力。加大非层级化组织建设,推进“两新”组织团建,重点推动在大型非公企业中建立团组织,探索行业协会建团有效模式;充分发挥“亲青家园•驻穗团工委广州联络中心”的辐射作用,强化对各驻穗团工委的维系和服务。二是要增强青年社会组织活力提升组织覆盖的有效性。按照《志愿驿站运行管理制度汇编》、《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管理办法》、《社会服务组织孵化手册》等制度,健全青年社会组织资源整合、规范发展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实现“自我运作、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三是要加大人才培养搭建青年成长发展平台。加强基层团干培养,进一步优化基层团组织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将更多优秀青年人才纳入团组织的视野;依托志愿驿站、广州志愿者学院增强对青年社会组织骨干的培训和影响,特别是抓好各级青年社会组织领军人物、能人骨干的培养,培养一批大局意识好、学习能力强、执行力突出的青年人才。
(二)强化共青团的内容枢纽功能,建立完善青少年工作指标体系和服务终端,发挥政府青少年事务协助者作用。市委全会指出,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始终把民生幸福作为最高追求,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市民群众幸福感”。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各级团组织要更着眼于青年群体和青年工作发展,强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强调组织的社会功能、更加注重科学的模式设计”的工作理念。一是要积极构建基于“陌生人社会”的青少年工作体系和志愿服务工作模式。探索构建具有广州特色、涵盖青少年生存健康、素质教育、职业发展、婚恋家庭、社会参与、社会支持、文化体育、特殊关爱等领域的青少年工作和发展指标体系;继续探索和完善新型城市化背景下志愿服务工作模式,进一步打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时时可为”和“志愿精神无处不在”的“志愿之城”。二是要全面建设直接面向青年的服务终端。充分依托全市150个志愿驿站、166个“志愿在康园”服务站、27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各级团组织在街道、社区联系、服务青少年的工作阵地;加大推进社区少年宫建设力度,力争3年内在全市打造100个以上社区少年宫,让少年儿童在家门口享受优质的校外教育;建设为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的工作载体,依托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为青年社会组织提供办公场地、政策咨询、骨干培训、项目指导、质量问询等“大管家”服务。
(三)强化共青团的资源枢纽功能,加强参与社会建设的资源保障,发挥社会青少年事务引领者作用。市委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出了要求,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并“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工作机制,为居民提供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作为社会青少年事务的引领者,各级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充分整合各方资源,大力参与社会建设。一是要紧紧依靠党政支持开展工作。通过建立和完善广州青少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八大行动”项目体系,制定本地区、本部门新型城市化贯彻落实项目,形成常态化、菜单式的青年民生服务项目,并争取党政大力支持纳入政府购买服务体系。二是要善于运用社会化运作凝聚各方力量。运用市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羊城志愿服务基金会、志愿服务广交会等资源整合平台,吸引爱心企业家和社会爱心人士参与,引导社会资源更多投向青少年事务领域。三是要善于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提升工作效率?;记嗄晟缁嶙橹劳型诺墓ぷ髌教ǔ薪诱谇嗌倌炅煊蜃频闹澳芟钅?,健全项目购买、监管、评价、退出等机制,实现青少年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发展。
(四)提升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增强带动青年和青年社会组织的能力。市委全会为新型城市化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广州共青团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作用服务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了要求。围绕“联系得到青年、影响得了青年、指挥得动青年”的工作目标,各级团组织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共青团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一是要扩大工作覆盖的广度。深化“两新”团组织、驻穗团组织、青年社会组织建设,拓展组织覆盖的渠道;通过规范的制度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科学的组织维系,提升工作实效,增强组织覆盖的有效性;根据不同青少年群体特点做好分类引导,探索不同的组织覆盖形式,加强组织覆盖的针对性。二是要增强工作影响的深度。强化思想的引领,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少年,强化青年社会组织的党团意识教育,逐步将党团意识融入到青年社会组织的组建和运行过程,探索在志愿驿站和志愿服务队中建立党团支部,发挥党团员志愿者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三是要提升工作带动的力度。增强共青团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好区域联席会、青联、青企协等平台作用,强化与青年社团、青年社会组织联动,建立快速响应、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构建信息化的串联体系,依托微博、“志愿时”网络、社区团员报道系统等形成便捷、互动的沟通机制;构建青年组织文化体系,强化组织文化认同,增强共青团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三、精心组织学习贯彻活动,把市委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全市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扩大宣传,确保工作落实到基层广大团干部和团员青年的日常学习和工作中,取得实效。
一是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团组织要把学习宣传市委全会精神摆上重要日程,紧密结合本单位、本部门实际,制定完善学习贯彻方 案,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座谈讨论与专题研究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召开主题团日活动,层层抓好传达学习,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各级团干部要带头学习,努力在领会精神、研究问题、解决矛盾、推动工作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二是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各级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团属活动阵地载体作用,善于运用本单位的内网、电视、报刊、微博等媒介建立直接面向本地、本单位青少年的宣传平台,发起关于学习贯彻市委全会精神践行新型城市化的网络话题,积极引导青少年参与学习和讨论,将市委全会精神融入青少年日常的学习活动,在全市青少年中掀起学习宣传市委全会精神的热潮,动员全市青少年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三是落实任务,确保实效。各级团组织要结合学习、宣传、贯彻党十八大精神,把市委全会要求落实到本单位实际工作中,在党政工作大局中找准切入点,部署本单位、本部门广州新型城市化发展下各项工作计划,形成推动广州共青团工作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要全面检查本单位团员青年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的情况,明确学习要求,宣传学习典型,及时总结经验,确保学习成效,并将学习贯彻情况及学习活动中的典型、经验及时报送团市委办公室。
(联系人:张静茹,联系电话:81363432,邮箱:stkuaixun@126.com)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
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市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在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上奋勇争先的通知(团穗字48号).doc
2012年9月28日